

其中在「課程設計」上,受訪學生多數認為線上學習比起實體學習有較高的本益比,這暗示著線上課程能減低學生在各方面的投入(包括金錢、時間、滿足實體學校諸多要求所需花費的努力等),這些大多與時間空間的運用方式相關。 在「互動」方面,線上學習似乎減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從而增進師生互動,但無法與同儕待在同一個空間中卻會降低學生之間的互動;而在「個人學習過程」上,能夠彈性運用自己的時間與空間、並因此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度較高,則是受訪學生認為線上學習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簡而言之,時空運用的差異造成兩種學習模式的自我經驗掌控度、投入成本與人際互動方式都有所不同,也塑造了實體與線上學習各自的先天特色與限制。
新冠肺炎爆發後才刊出的一篇研究論文(Katzman and Stanton, 2020)援引了這段期間在哈佛大學蒐集的數據顯示:改為線上上課後,有81.1% 的大學部學生感到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態下降;這篇研究因此強調將社會情緒學習相關內容加入線上課程的重要性,但其所徵引的諸多文獻卻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多數社會情緒學習還是發生在實體校園居多,而尚缺乏實驗證明有效的線上版本。
©2020-2021 ZASHARE, LLC. ZASHARE®, ZASHARE EDU®, and ZASHARE CC® are trademarks owned by ZASHARE, LLC. Any unauthorized
use of these names, or variations of these names, is a violation of state, feder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l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