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個由臺灣民間社會創新組織、青年團體、學術界、企業界和所有教育與學習領域參與者,共同組成的永續性組織,與中華民國立法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於 2022 年 8 月 23 日在立法院中部院區(前台灣省議會),召開史上首次「臺灣永續教育-未來議事廳」,針對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標(SDGs)如何落實於臺灣教育的各個⾯向,通過並發表宣⾔。
我們相信,所有地球公⺠都必須採取緊急⾏動,來應對世界刻正⾯臨的巨⼤挑戰,特別是氣候危機、大幅喪失的生物多樣性、污染、流行病、極端貧困和不平等、暴力衝突,以及其他會危及地球生命的自然環境、社會和經濟危機等。我們認為這些挑戰都會日益嚴重,使我們無論是跟彼此、跟自然環境的關係,都必須根本性地轉向一條更公正、更具包容性、更關愛、更和平以及更能永續發展的道路。
而教育,則是能改善人們思維和世界觀的強大助力,它能夠將經濟、社會、環境與各面向永續發展進行整合,確保我們不再只顧著發展經濟卻傷害了地球,而是要顧及全球生命的福祉。
我們相信,基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 4.7條所規劃,永續發展教育(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將成為17項SDGs的推手,提供每位永續發展變革者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永續教育亦能讓學習者發展他們的認知和非認知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和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對複雜性風險的能力、建立復原力、系統性和創造性思考,並使他們能夠作為公民採取負責任的行動,滿足學習者享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4,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 提倡終身學習。」
我們認為,永續教育的發展與推廣必須基於對自然、人權、民主、法治、反歧視、公平和性別平等的尊重。此外,也應該推動多元文化理解、文化多樣性、和平非暴力文化與包容,以及如何成為一個積極負責的全球公民。
我們必須立即行動,用新的「2030年永續教育」框架及其實施路徑,作為我們未來10年教育的準則,積極在政策、社會學習環境、教育工作者能力發展、青年賦權和地方創生等各方面展開所有行動。
宣⾔與承諾
一、願景與目標
1. 植入永續發展基因 :
確保永續教育是我們各級教育系統的基本要素,將SDGs⽬標議題,作為各種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同時保持對永續教育的整體觀點,承認永續發展各個方面的相互關聯。
2. 最大化社會影響力:
利⽤永續教育的⼒量,重新設計我們的社會,⿎勵獲取科學知識和數據共享,以促進研究、擬定政策、民主決策和對在地知識的認知,以促進可持續的轉型經濟。並且以尊重⼈類福祉和地球福祉為中⼼,增強對未來全球危機的復原能力作準備。
二、價值原則
3. 人權與人道:
優先考慮邊緣化⼈群,包括身障者、難⺠和受衝突、危機與⾃然災害影響的⼈,採用包容性方法,推廣創新的永續教育政策,並將永續教育納入國家基礎人權的一環。
4. 性別平等:
強調在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性別平等和不歧視,並確保將性別平等納入永續教育的主流,從而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可持續性挑戰和潛在解決方案。
5. 消除貧窮:
永續教育必須以消除貧困為重要核心,並為學習者提供滿⾜個⼈和社會需求的相關能力,包括通過技職教育和可持續技能發展,以確保人的尊嚴和體面生活的權利。
三、策略與行動
6. 全方位實施:
將永續教育納入從學齡前教育到國⺠教育,⾼等教育和成⼈教育的各級教育和培訓,包括技職教育和專業培訓,以及體制外教育和非正式學習機制等,以便為所有⼈提供終⾝和永續發展的全⽅位學習機會。
7. 變革策略:
強調認知技能、社會和情感學習,以及個⼈與社會層⾯的變⾰⾏動能⼒,促進個⼈⾏為改變以實現永續發展、平等和尊重人權以及基本的結構和文化在經濟和社會的系統層⾯所發⽣的變化,並促進採取必要的⾏動來實現這些改變。
8. 連結與交流:
發展各式交流連結⽅法,讓更多產官學與更多積極參與的公⺠,分享公平和性別平等、健康、與自然的聯繫和身心靈的尊重。學習者和學校社區,須通過民主參與有意義的永續發展環境、能源效率以及可持續消費。並且認知學習是體驗式的、以行動為導向的與本地化⽂化特定的,使學習者能夠了解他們的⽣活,並以他們所學的方式生活。
9. 數位與綠色科技導入:
⽤新的數位化技術與「綠⾊科技」的潛⼒,確保技術的獲取、開發和使⽤是負責任的、安全的、公平的、包容的,並基於批判性思維和可持續性原則,對風險和收益進行適當評估,以及促進 ESD 的開放教育資源、開放科學和負擔得起的電子學習設施。
10. 賦能公民參與:
通過創造學習和公⺠參與的機會,賦予年輕⼈作為永續發展變⾰推動者的能⼒,並為他們提供參與永續發展教育的能力和工具,作為個人和社會變革的共同創造者。
四、政府治理
11. 法治與培力:
促進永續教育投資於各級教師和其他教育人員的能力發展,以及確保政府採取積極⽅法進⾏必要的教育轉型與各種基本法規的訂定與跨機關的整合。
12. 跨部門整合:
在各級治理中加強關於永續發展教育的多部門和多學科合作,教育部應與所有其他對永續發展有影響的部會合作,以確保設置跨部門整合的專職單位,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教育部和環境部為核心,以及所有其他相關利益攸關方團體,例如非政府組織、學術界、商業部門、青年機構等。
13. 全球連結:
支持在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進一步協調教育、環境、氣候、可持續經濟和其他相關發展論壇,並加強不同利益相關者群體之間的網絡連結,以確保努力相互支持和互補,並支持 ESD 的結構性主流化。
五、永續性機制
14. 監測及發展:
持續全面監測永續發展目標的具體行動結果,在SDGs 4.7 的背景下監測永續教育的進展,以確保與時俱進的改進與實施,建立永續發展教育評估系統和加強關於如何評估 ESD 進展的研究,並於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發表「臺灣永續教育白皮書」提供國人最全面的資訊與指標。
臺灣作為亞洲最⺠主多元的國家,擁有得天獨厚「永續教育」多面向特質與公民文化的厚實基底,應積極掌握這波未來數十年的大趨勢,培養未來不同面向的永續人才,全面落實SDGs永續素養成為公民的DNA,並透過產官學的各面向力量,一起讓臺灣成為世界「永續教育」的典範與文化輸出的國家!